历史沿革
    时间 : 2018-04-11
    引题 :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北洋大学图书馆随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的诞生而设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之最先者。

    民国以后,受时局动荡之影响,发展不大,国立北洋工学院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前),图书馆仅有藏书室四五间。

    抗日战起,学校沦为日军兵营,仅有部分贵重图书寄存于英租界外商公司,相当数量的图书期刊流落社会,损失惨重。

    1946年取回寄存图书及收回散失书刊,恢复重建北洋大学图书馆。

    1951年9月,北洋大学图书馆与河北工学院图书馆合并成立天津大学图书馆,以西沽原馆址为总馆,以元纬路馆址为南院分馆。

    1958年,9858平方米的图书馆(现北馆)建成投入使用,馆舍扩大,设备条件逐步改善。

    1985年扩建了4570平方米的书库,馆藏书刊得以合理布局,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1990年10968平方米的科学图书馆(逸夫馆)建成,与同期筹建的300余平方米的建筑分馆先后投入使用,馆舍增加,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2015年9月12日,北洋园校区一所现代化的图书馆建成开放运行,其馆舍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与服务技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展望未来,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全体馆员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之路,赋予“知识圣殿”以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