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致辞
    时间 : 2023-02-28
    引题 :

    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图书馆,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随学校同时成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之最先者。传承两个甲子,跨越三个世纪,在历任馆长和一代代馆员们的拼搏奉献下,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学校的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以及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左图右史,文脉赓续。经过百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天津大学图书馆积累了丰富而厚重的馆藏资源。近年来,按照学校“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综合学科布局,图书馆持续调整优化文献资源结构,不断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形成了工科特色明显、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协调发展、数字化资源日渐丰富的多层次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图书馆持续加强古籍特藏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于传承和创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至臻服务,日新又新。天津大学图书馆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基础服务方面,图书馆不断完善综合化、自助化服务模式,推行“藏、借、阅、咨、检”一体化服务机制。空间服务方面,图书馆探索多元化的空间功能定位,打造支持学习研究、信息共享、文化浸润、科技体验、休闲交流等各类活动场所;信息服务方面,图书馆拓展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信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信息素养教学与培训等服务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师生普遍需求,提供多层次高水平学科化服务,全面构建创新性知识服务体系。

    春风化雨,以文育人。天津大学图书馆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特色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思政教育阵地优势,开辟通识教育课程,创建“知学”品牌活动,形成了以读书交流、人文展览、主题沙龙、学术讲坛、科技体验、影音欣赏、知识竞赛等为基本形态的文化育人模式,推进“立体式”阅读推广,促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科技驱动,智慧赋能。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管理与服务需求,图书馆积极推进智慧化进程。建设资源访问、在线客服等读者服务系统,最大限度保障读者高效合理使用图书馆各项资源。建成集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一卡通识别于一体的入馆系统,快速、准确识别读者身份。开发天大智图APP、丰富微信服务号和订阅号功能,提升移动端服务能力。开展数据治理,对馆内各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海量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为用户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等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一百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天津大学图书馆始终与学校一起乘风破浪,砥砺奋进。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豪迈起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瞄准国际图书馆业发展前沿,打造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学术支持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体验中心、自主研修学习空间和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图书馆人智慧!

                                                                                                                                                             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